集宁区委、政府审时度势,积极把握现代物流业发展潮流,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围绕“铁、公、机”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坚持把“大物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集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霍建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宁区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以陆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物流网络为基础的集宁物流中心正在进一步形成。成功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获批“国家首批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霍建仲介绍说以集宁现代物流园区为主的大物流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综合物流区(15平方公里)、保税物流区(20平方公里)和物流加工区(55平方公里)为一体的“一园三区”现代物流格局。集宁现代物流园区2015-2018年连续四年被国家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201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2017年获得第二批示范物流园区荣誉称号;2018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目前,园区共完成21平方公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入驻项目29个。
特别是七苏木中欧班列枢纽物流基地,自2016年11月20日起已累计开行班列240列,运输货物约15万吨,货值约5.19亿美元,占自治区开行班列的39%,陆续开通国际线路5条,通行城市达6个,出口货物品类包含工程机械及配件、机器设备、五金电料、小商品、汽车、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及轻纺类高附加值产品;进口货物品类包含木材、纸浆和铬矿等。此外,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工作正在顺利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贝盈斯LNG公铁换装转运仓储物流项目成功签约。
2019年5月22日,满载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哈佛H6的1列43箱共载有129辆汽车的中欧班列,驶出内蒙古乌兰察布七苏木物流园,标志着乌兰察布首次实现中欧班列集装箱自主装运汽车出口。
全市最大的邮政快递物流园于2016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入园邮政、快递企业12家,物流企业2家;入驻的快递物流品牌在全市设置网点141家,集宁区71家;全市快递从业人员约2600人,集宁区快递从业人员约1300人;目前园区内现有安检机9台,承担全市所有进出港快件分拨和过机安检任务,业务旺季最高日处理量达到20万件,年处理量达到3648万件。
2018年,已具备运营条件的北方陆港国际物流中心顺利取得“无车承运”试点及“三乌通道”国际道路运输许可资质,现已成为运距最短、成本最低的中俄蒙运输大通道,汽运配送网络已具雏形。
乌兰察布机场航站楼国际流程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客运机场已改造完成,下一步准备升级为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和客货运输协作机场,正在申请开通国际航空口岸,年底有望批复。
霍建仲介绍,当前我区商贸物流中心区域合作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一)中欧班列难以实现“重去重回”。主要是因为我区缺乏对进口商品具有支撑作用的大型企业,没有形成加工集聚,产业链无法延伸,回程商品大多流向东部地区进行转化加工及使用;同时由于我区自行生产的产品较少,机械产品、五金电料、小商品等出口商品均来自阜外地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酒肉穿肠过的”现象,对我区的带动作用有限。
(二)是物流龙头企业少,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由于传统物流企业多,现代物流企业少,许多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专业化的管理手段不能很好的在行业中得到运用,许多物流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物流技术,同时,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许多企业不愿意将物流业务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是自行负责物流,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对高效率、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和推动。
(三)是物流园区建设存在湿地、基本农田调整缓慢,用地指标紧缺等问题。湿地保护线和基本农田与目前的城市规划、园区规划冲突严重,特别是综合保税区占用保护区。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展和项目落地,需要自治区尽快批准调整。在物流项目用地指标方面,目前十分紧缺,例如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有些地块不在土地利用规划范围,而且没有用地指标,严重影响了新项目的落地建设,需自治区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予支持。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项目落地手续繁杂,办理周期长。目前办理项目的手续涉及部门多、手续繁杂、办理周期长,而且不少手续是单线式办理或互为前置条件,手续办理难,一时难以全部完成,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二是审批层级多、项目审批难、落地慢。土地报批、林草地报批、规划调整等都需要到自治区相关部门办理,有些手续要在市一级办理,而且一些手续在一个部门内要经过十多个业务部门联审,办理周期过长。三是优惠政策体系不完善。招商引资项目都需要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但制定优惠政策时都涉及到资金减免、奖励等方面,不好出台和执行。四是企业负担重。办理一些项目的费用比较高,企业负担重。比如耕地占用税、林草地占用补偿费等,企业普遍反映办理的程序多、负担重。
霍建仲介绍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我区致力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和效益。鼓励企业与欧洲当地物流、货代等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拓展双向货源,开发跨境电商货物和国际邮政运输业务,努力增加适合通过班列运输的高附加值商品运量,充分发挥“比海运省时,比空运便宜”的特色优势。
(二)整合现有资源,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推”和“引”,组织动员城区物流企业入驻北方陆港国际物流园,着力将北方陆港打造成为物流龙头企业。适时引进国内外大宗物资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和物流金融服务企业等向物流基地集聚,实现带动、集聚发展效应,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三)完善园区软、硬件基础。完善我区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功能,着力解决“过路经济”,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及航空口岸建设及申报等工作, 加快园区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
(四)加强政策扶持。一是土地政策。物流类企业在土地使用税、转用报批方面参照深度贫困旗县;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土地价格、水电价格方面仓储物流用地参照工业用地标准。开启以租代售的土地流转模式。二是税费政策。物流类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区从事投资的外资免征关税、对企业减免15%的企业所得税,并且实行三免两减半政策,在税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金融政策。加大对银行总行,保险、证券公司总公司、融资租赁、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法人金融机构落地集宁区的政策扶持,以解决我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